釣魚台爭議越演越烈,中方多次抗議日方購島,雙方更頻頻隔空喊話,令外界憂慮兩國最終會爆發戰爭。美國分析人士何思文(Stephen Harner)認為,雖然中日的衝突升級,但由於日本深知自己需要中國大陸多過於中國大陸需要日本,所以未來將作出讓步,釣魚台爭議並非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
香港中評社9月12日轉引何思文發表在《福布斯》網站的文章指出,釣魚台危機急劇升級,令一些有遠見的日本人考慮到中日關系惡化對日本經濟和政治帶來的影響。有分析顯示,如果長期在政治、社會、特別是經濟上疏遠中國,將是日本的一場災難。
文章指出,隨著人口不斷萎縮和老化,日本過去和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要依賴與更有活力的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有更深入和廣泛的合作,以確保日本能繼續維持增長和繁榮。
文章說稱,雖然中日之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經濟和貿易關系是建基於互惠互利的原則,但日本應該比中國更重視這段雙邊關係。因為對日本而言,沒有任何更好的東西能取代中日關係;而中國即使沒有日本,也能從歐洲和北美國家得到國家所需。
文章認為,中日關係惡化,中國所承受的代價比較微小、容易承擔,而且代價會隨時間而減少。可是,日本所承受的代價則是龐大和難以承擔,而且還會隨時間不斷增加。簡單來說,雖然中國和日本同樣需要對方,但日本卻是更需要對方。
文章表示,中國其實一直打算擱置釣魚台問題,不希望改變現狀,但條件是日本要承認中國的主權主張。但是,日本卻因自身原因(雖然美國的影響力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一直拒絕承認中國的主張。
文章認為,鑒於釣魚台問題的存在,「中日爆發衝突只是時間問題」。最初,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魯莽提出購島,令危機迅速升級。石原的計劃必然是對中國的挑釁,也令野田政府認為除了以國家名義購買(國有化)釣魚台之外,日本政府別無選擇。所以,野田政府購島是為了減少和中國在將來爆發更嚴重衝突,是一種兩害取其輕的危機管理形式。
但短期來說,日本將要付出經濟代價。文章表示,中國顯然會在經濟層面向日本作出報復,日本企業將蒙受龐大損失。日本也要做好準備,將承受長期和龐大的經濟傷害。
文章指出,只有與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有更緊密和廣泛的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合作,日本的未來才有良好發展。所以不希望、也不認為,日本和中國政府會容許釣魚島爭議破壞這一切。相信冷靜和明智的官員會積極尋求解決辦法,而日本方面將會作出更大讓步,但現時的緊張局勢短期內仍會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