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基隆路二段、松平路、莊敬路一帶,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
依據「四四南村國家古蹟促進聯盟」的調查,該村興建於民國37年,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現四四南村已拆除,部分房舍另改建為「信義公民會館」。
南村房舍與一般早期的眷村相同,主要以木材、竹籬、石灰及瓦片所建築而成,為一連棟式的平房,採「魚骨狀」的架構排列,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三大建築群,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緊鄰乙字號東邊,並與信義國小相鄰。早期村內無自來水設施、亦無廁所,僅能藉由村內的公共廁所解決方便問題,且各戶空間均不到10坪、巷道狹窄,生活條件極為不佳,直至民國88年拆除時,多半仍維持50年前的模樣。
由於四四南村的居民主體均為廠工,不具軍職、軍階,與國防部的眷改規定有資格適用上的衝突,且南村住戶眾多龐雜,對於拆遷改建的補償遲遲無法達成協議,加上眾多文化界人士反對全數拆除、要求保留部分具代表性的建築,以作為眷村文化的留影。綜合以上諸多的因素,所以四四南村的拆遷案始終懸而未決,直到民國90年才正式拍板定案。
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分為A、B、C、D 4棟,元為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的舊址,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開發和眷村改建的政策,居民漸漸遷出這,至民國90年3月才將四四南村列為歷史建築物,並將其中的四棟建築予以保存,規劃成為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暨文化公園,於民國92年10月正式啟用,紀念昔日眷村的歷史人文,讓現代的民眾也能體會往日眷村的純樸風情。 四四南村-緣起發展 民國37 年11月底,當時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內戰告急,因此青島的聯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眷戶們匆匆搭乘太康輪渡海到基隆港信來台,後來遷往台北市日據時代的日軍陸軍庫房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之地暫作停留;初期便開始興建了四四南村,後來人口逐漸增加便又興建了四四東村及四四西村,終於在民國40年三村都落成,這裡也成為兵工廠員工以及眷屬們度過了她們下半輩子的落腳處。 早期的四四南村共分甲字號、乙字號、丙字號,甲字號位於莊敬路以西、乙字號位於莊敬路以東、丙字號則與信義國小相鄰,其空間形式以魚骨狀相鄰,承襲了傳統眷村的規律與集體控制的模式,本來是以竹片以及石灰泥巴所建造,至後來才發展成為水泥、磚牆的結構建築。 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園區介紹 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面積約4150 坪,包含特展館、眷村展示館、展演館、社區館、四四廣場及文化公園:『特展館』-提供場地讓個人或團體展覽其藝文作品,像是成果發表會、畢業展、個人作品展等等,讓民眾或機關團體都有一個能發表自己成果的地方;『眷村展示館』-以四四南村文化的靜態展示為主題,紹四四南村的文化歷史、藝文活動、眷村媽媽、傳統手工藝、多媒體播放室還有眷村特有的美食;『展演館』-介紹信義區的一切,包括信義區的行政資校、歷史過程、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重要賓客的介紹,讓信義區區民貼近在地生活;『社區館』- 讓當地的民眾有一個集會、欣賞影片、室內演唱、表演的場地。此外,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四週緊鄰著文化公園,過去的防空洞已成為一個又一個鋪著綠油油草地的小山丘,加上僅零的景新公園、四四廣場,讓您擁有充足的空間享受休閒散步的時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